潛在市場規模或達兆卻飽受爭議,科技將走向何方?

2024-03-27 16:15没有了 |下一篇

2013年,在英劇《黑鏡》第二季題為《馬上回來》的單元劇中,女主角瑪莎的戀人艾許車禍身亡,偏偏這時候瑪莎發現自己已有身孕,悲痛萬分之際 ,她的世界徹底崩塌。 在這時候,瑪莎的朋友為她註冊了一個APP,在這個程序中,以“生前”的互聯網痕跡為藍本,由AI生成的有“艾什”人格的虛擬對象開始與瑪莎談話,雖然 瑪莎起初非常抵觸乃至氣憤友人的所作所為,但在愈演愈烈的悲傷中,她還是沉溺進了數位科技營造出的海市蜃樓中。

 
潛在市場規模或達兆卻飽受爭議,科技將走向何方?
 
後來,瑪莎通過付費升級了服務,獲得了一個與艾什外表一模一樣的仿生人“艾什”,“他”或者說“它”,不僅有戀人的外貌,皮膚也更加細膩,甚至同樣有“ 艾許」的“記憶”,能夠以兩人才懂的“暗語”交流,並且對瑪莎百依百順,可以說是完美的對象。
 
起初一切都那麼美好,失去的笑容回到了瑪莎的臉上,然而隨著生活繼續,瑪莎意識到這個“艾什”終究不是真的戀人,它會毫不猶豫地執行瑪莎讓他跳 崖的命令,在瑪莎讓它滾出房間時,它沒有表現出難過,只是機械地執行,唯有順從的表現,沒有難過、悲傷、憤怒、嫉妒,這些作為人的基本情緒,這讓瑪 莎意識到它不過是一具人偶,她的戀人已經離開人世,瑪莎再次被悲傷淹沒,就好像是迎接了戀人的「第二次死亡」。 最終,瑪莎將仿生人「艾許」關進閣樓,只在週末和女兒和它短暫地相處片刻,聊以慰藉。 《黑鏡》這段劇情,出現於十一年前,彼時尚且覺得它離實現還頗為遙遠,時至今日,女主角瑪莎經歷的前半部分已經在現實上演,一些「逝者」正在 AI浪潮中,迎來他們的「重生」。
 
3月初,音樂人包小柏用AI「復活」女兒包容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在女兒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離世之後,包小柏就致力於用AI技術重現女兒的音容笑貌,透過女兒生前的錄音 、影片等數位素材為藍本,AI給了包小柏一個由程式和二進位代碼組成的「數位女兒」。
 
它不僅能和父親透過聊天軟體聊天,也能以具體的形像出現在螢幕中,表達對母親的關切,一顰一笑生動宛如真人。 包小柏的事情並非孤例,B站UP主吳伍六也發布了用AI生成了自己奶奶數字人的視頻,並展示了生成全過程,生成的AI奶奶甚至能夠還原出生前的口音。 人類從誕生之初就迫切地想要與與他人建構“關係”,互動或者說連接的渴望熊熊燃燒,至死方休,互聯網的交流幾乎打破了一切時空限制,無論何時何地,廉價的 交流成本和卓越的溝通效果促成了人們依賴網路與他人、與外界連結互動的普遍習慣。 可以說,區別於前網路時代,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已經數位整合。 日常生活中你發出去的每一條朋友圈、抖音、乃至我寫下的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單純的圖文與視頻,作為數字痕蹟的它們深處暗藏了所有者當下的情感與想法 ,更有時間的烙印,互聯網賦予了它們跨越時空的屬性,打開塵封已久的QQ空間而感到尷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數位痕跡在所有者去世後,就會變成數位遺產。 數位遺產深刻地影響了網路時代的互動機制與悼念文化,其讓個體的溝通能力在時空上得到了延伸,為雙向互動交流創造了可能。 曾經有一個母親接替去世兒子的模型製作工作的事件在互聯網上傳播得十分廣泛。